台风森拉克(台风森拉克中国气象爱好)
台风森拉克简介
1、台风森拉克,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国际编号0813,JTWC编号15W,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称其为Marce。名字“森拉克”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源于密克罗尼西亚科斯雷岛的传说女神。该台风在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形成,其路径及影响范围涉及多个地区,展示了台风森拉克的强大威力及对周围环境的冲击。
2、台风命名机制是由14个成员国或地区共同参与,每个国家或地区负责提供10个名字,形成140个名称供轮流使用。一旦一个台风因灾难严重,名字将被永久替换,而非循环使用。
3、森拉克台风不仅是一次自然灾害的考验,也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灾难、救援能力和灾后恢复机制的一次检验。通过此次事件,人们更加意识到预防和减灾的重要性,以及在面对自然灾害时,全球合作和支持的必要性。在重建过程中,吸取教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未来可能发生的类似事件做好准备,是减轻灾害影响的关键。
4、据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介绍,这次台风给浙江省造成严重损失。截至今天上午9时的初步统计,全省共倒塌房屋7900间、损坏房屋32000间;农作物受灾17万公顷,成灾10万公顷;受灾人口721万,成灾人口377万。
台风“莫拉克”“森拉克”名字当中为什么都用“拉克”字?
1、“杜鹃”这个名字是中国提供的.就是我们熟悉的杜鹃花:前一段在我国登陆的“科罗旺”是柬埔寨提供的,是一种树的名字:“莫拉克”是泰国提供的,意为绿宝石:“伊布都”是菲律宾提供的名字,意为烟囱或将雨水从屋顶排至水沟的水管。
2、台风委员会命名表目前共有140个名字,分别由亚太地区的柬埔寨、中国、朝鲜、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老挝、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联邦、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提供。这些名字大多都具有东南亚特色,像中国的悟空、电母等。
3、台风莫拉克 (英语:Typhoon Morakot,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Kiko,国际编号:0908,JTWC:09W)是2009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
4、个台风委员会成员所提供(每个国家提供10个)。由日本东京的世界气象组织区域专业气象中心(RSMC)负责依排定的顺序统一命名。各国(或地区)内的台风名称,由各国(或地区)自己决定。下表为各国提供的名称 “莫拉克”命名由来:今年第八号热带风暴“莫拉克”英文名Morakot,来源于泰国,原意为绿宝石。
5、根据台风委员会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旨在帮助人们对热带气旋提高警觉,增强警报效果。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编号。该方法将用于台风委员会成员向国际社会发布的公报中。
台风森拉克(关于台风森拉克的基本详情介绍)
1、强台风森拉克,2002年太平洋台风季中第16个被命名的风暴,英文名为Severe Typhoon Sinlaku,国际编号0216,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22W。命名源自密克罗尼西亚,意指库赛埃岛传说中的女神。森拉克台风以其强风暴雨,给该地区带来了巨大破坏。
2、台风森拉克,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国际编号0813,JTWC编号15W,菲律宾大气地理天文部门称其为Marce。名字“森拉克”由密克罗尼西亚提供,源于密克罗尼西亚科斯雷岛的传说女神。该台风在2008年太平洋台风季中形成,其路径及影响范围涉及多个地区,展示了台风森拉克的强大威力及对周围环境的冲击。
3、台风命名机制是由14个成员国或地区共同参与,每个国家或地区负责提供10个名字,形成140个名称供轮流使用。一旦一个台风因灾难严重,名字将被永久替换,而非循环使用。
4、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于8月1日14时生成,其前身热带低压则在7月31日14时形成。预计该风暴将登陆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时间定在8月1日傍晚前后。当前,台风“森拉克”中心位于北纬11度、东经13度的位置,距离海南省三亚市偏东方向约8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级,风速为18米/秒。
5、据浙江省防汛防旱指挥部介绍,这次台风给浙江省造成严重损失。截至今天上午9时的初步统计,全省共倒塌房屋7900间、损坏房屋32000间;农作物受灾17万公顷,成灾10万公顷;受灾人口721万,成灾人口377万。
近3年影响温州的台风有哪些
进入2010年,4号热带风暴“电母”和7号台风“圆规”先后从温州以东洋面擦过,虽未直接登陆,但对温州的天气产生了显著影响。9号台风“玛瑙”在9月6日前后对温州有影响,但由于其强度较弱,影响有限。10号台风“莫兰蒂”于9月10日登陆福建漳浦,随后进入浙江,对温州的影响更为明显。
影响温州的台风有:2008年6号台风“风神”(6月25日登陆深圳,向东北移动)、7号台风“海鸥”(7月18日登陆福建霞浦)、8号强台风“凤凰”(7月28日登陆福建福清)、13号超强台风“森拉克”(9月14日***宜兰,向北移动)、15号超强台风“蔷薇”(9月28日***宜兰,向北移动)。
“桑美”是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的台风中强度最大的一次,也是第一次进入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的台风,堪称“标准”的台风。它在地图上划出了一条几乎笔直的斜线,直扑闽北浙南而来。从观测数据来看,“桑美”的发展速度惊人,迅速成长为风力不小于17级的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了惊人的60米/秒。
台风“杜苏芮”对温州的影响已经显现。该台风于2023年7月26日以超强台风级在距离温州东南方向约1025公里的洋面上形成,当时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7级(58米/秒)。 预计台风将向西北方向移动,强度变化不大。
第三号台风森拉克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1、当日15时许,中央气象台率先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随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并给予其正式编号04W,日本气象厅亦将其升格为热带风暴,给予其国际编号2003,并将其命名为森拉克。
2、六年后,2008年9月9日,0813号超强台风森拉克在菲律宾东部海域生成,经过一系列强度的变化,最终在日本南部变性为温带气旋。
3、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于8月1日14时生成,其前身热带低压则在7月31日14时形成。预计该风暴将登陆海南岛南部沿海地区,时间定在8月1日傍晚前后。当前,台风“森拉克”中心位于北纬11度、东经13度的位置,距离海南省三亚市偏东方向约8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为8级,风速为18米/秒。
4、森拉克台风在8月1号左右生成。然后经过了海南省三亚市南部海面。而后又转入北部湾海面。森拉克的大体方向将是下西北方向移动。在8月2日成功登陆越南北部海面登陆之后风力逐渐减弱,从而远离我国。森拉克相对于黑格比来说,影响强度较弱,偏离较早。同时也可以说是黑格比的一个形成原因。
5、它从鹿莎那里吸收了大量的水气,蓬勃发展,终于在29日成为了一个热带风暴,这就是0216号台风森拉克。30日加强为强热带风暴,31日加强为台风,9月1日风速达到最大(45m/s),但只维持了一天。此后一直稳步地朝正西方向移动,最大风速40m/s。5日穿过了琉球群岛,进入东海,移动速度一度变得很慢。
6、南海热带低压于8月1日下午2点钟加强为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热带风暴级),并于下午3点钟前后掠过海南省三亚市南部海面,下午5点其中心已移入北部湾海面。中心位于海南省东方市南偏西方大约100公里的海面上,就是北纬12度、东经104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8级,中心最低气压992百帕。
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生成,为何要起这个名字?
1、同时也可以说是黑格比的一个形成原因。而受森拉克影响最深的是广西华南等地。今年的三号台风森拉克,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对国内影响较小。但是广西等地区依然遭受了几天的大雨大风影响,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在7月30多号左右的时候日本气象厅就已经检测到了将会有台风经过在太平洋海域。
2、在普通大众眼中,台风有时候直接可以指热带气旋本身。当西北太平洋的热带气旋达到热带风暴的强度时,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的14个国家和地区就会给这个气旋提供名字。从20世纪初人们开始为台风命名,第一个为台风命名名字的人是一个来自澳大利亚的天气预报员。
3、月1日,今年第3号台风“森拉克”和第4号台风“黑格比”相继生成,打破了一个月有余的罕见“空台”局面。台风“森拉克”已登陆越南,强度逐渐减弱。而台风“黑格比”正赶赴我国东部沿海,预计将于3日夜间至4日凌晨在浙江温岭到苍南一带沿海登陆,成为今年登陆我国的第二个台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