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郭鱼(吴郭鱼动森)
台湾鲷鱼吴郭鱼的故事
从新加坡至基隆的10天航程中,郭启彰以自己配给的生活用水,为鱼苗换水,细心照顾,直到他们辗转回到旗津老家时,只剩下13尾鱼苗存活。这13尾鱼苗,5雄8雌,就是台湾吴郭鱼的鼻祖。
台湾鲷鱼,又名吴郭鱼,属于慈鲷科,原产于非洲,全球共有约100多种。在台湾水产史上,1946年,吴振辉及郭启彰两位先生从新加坡引进了俗称“在来种”或是“土种”吴郭鱼(Oreochromis mossambica),又称“南洋鲫仔”,“黑鲫仔”。为了纪念两位先生的引进功绩,特别以他们的姓氏命名“吴郭鱼”。
台湾鲷鱼大规模生产伴随着国际贸易的盛行始于1980年代,特别是在1990年代,但一般预料成长的高峰尚未来到,以过去为人所喜欢的白肉海水鱼种供给量呈现缺乏情况,因此台湾鲷鱼即成为这些鱼肉的最佳替代品之一。
彩云鲷又称红色吴郭鱼,其实就是非洲鲫鱼变种。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有称丽鲷科,丽鲷属),英文名:Red Tilmpa,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突变种,因鱼体为红色,也称红罗非鱼。
四破鱼的功效与作用
1、蔬菜的种类众多,富含纤维质、维生素、矿物质及植化素等有益健康的元素,不仅能帮助身体排除毒素,还有改善便秘、养颜美容及延缓老化等功效。
2、健脑益智 四破鱼中含有丰富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食用不仅可以为身体补充蛋白质,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能够穿透血脑屏障,活跃大脑细胞、增强记忆力,具有不错的健脑的作用。因此,平常生活适量吃些四破鱼可以健脑益智。
3、四破鱼中含有丰富维生素A、铁、钙、磷等营养成分,这些都是构成肌肤、头发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常吃四破鱼具有一定泽肤养发的功效,而且四破鱼中还有丰富的硒元素,经常食用有抗衰老、养颜的作用。
台湾鲷鱼台湾鲷鱼的演进
1、台湾鲷鱼的演进,从最初的引进品种,到现在的具有台湾特色的品种,经历了长期的养殖和选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台湾的养殖技术、加工方式和消费习惯不断进步和丰富,体现了台湾渔业经济的活力和创新精神。台湾鲷鱼的演进,也见证了台湾水产史的发展和变迁。
2、台湾鲷鱼的加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产品:整尾条冻:这种加工方式是在去鳞及去内脏后,将整尾的鱼进行冷冻处理。这种方式便于储存和运输,保持了鱼体的完整性。鱼片:将鱼的两边鱼肉切下形成鱼片状,主要生产冷冻鱼片。这些鱼片通过液态氮急速冷冻,并进行真空包装,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卫生。
3、台湾鲷鱼在水温20℃以上始能产卵,产卵期约在每年的3到11月份,盛产期则为4-9月份鲷鱼鱼苗的生产阶段有:“种鱼放养”、“产卵”、“仔鱼捕获”、“鱼苗养成”、“鱼苗捕获”、“鱼苗数计算”及“鱼苗运搬”等。
4、郭启彰在入睡前,小心翼翼地把这些宝贵鱼苗装入水桶,放在营门角落,以便次日携返台湾。不料,这些鱼苗却被晚归的台湾同乡,宜兰人李赞生误以为是脏水倒入水沟。在同伴的协助之下,他们好不容易才从水沟中捉到活鱼苗20尾。第二天上船时,他们再次计算,只剩下了16尾鱼苗。
5、台湾棘鲷,俗称台湾黑鲷、伏兄牛屎立、白齿牛。体色为铜灰色,背及尾鳍暗色并具黑缘;胸鳍在鱼体新鲜时会呈现淡橘红色;臀鳍鳍条白色,鳍膜黑色,腹鳍淡黄色或透明。与灰鳍棘鲷和太平洋棘鲷非常相似,但灰鳍棘鲷主要分布于印度洋、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等海域。最大体长可达50 cm。
奥尼罗非鱼简介
奥尼罗非鱼是一种食性广泛的鱼类,它们的饮食包括水中浮游动植物以及各种人工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麦皮、豆饼和配合颗粒饵料。这些饵料的获取相对容易,为养殖提供了便利。
奥尼罗非鱼具有广泛的生存适应性,其适宜的生存pH范围在5到10之间,最理想的pH值为7至5。这种鱼类属于亚广盐性,既能适应淡水资源,也能在半咸水中生活,对盐度的要求在8‰以下,这样的环境中它们能健康生长。
根据查询育民网得知,奥尼罗非鱼是一种生活在南极洲海域的鱼类,它们生活的环境极端恶劣,水温极低,常年被冰雪所覆盖。奥尼罗非鱼的耐寒温度约为-2℃至4℃之间。这是因为它们的体内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抗冻蛋白。
奥尼罗非鱼(奥尼鱼)是用奥利亚罗非鱼为父本与尼罗罗非鱼为母本进行杂交,而获得的杂交子一代。具有罗非鱼的外形特征,且背高、体厚、头小,形如真鲷,体色清丽亮泽。
海南好的罗非鱼品种有奥尼罗非鱼,奥尼罗非鱼的头部比较小,背部比较高,身体也比较厚,是用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杂交出来的杂交子一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