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台风(2011年台风纳沙)
在2011年登陆的台风
1、年登陆的台风主要包括“南玛都”和“纳沙”。“南玛都”:这是2011年太平洋台风季的第11个被命名的风暴,于8月30日在帕劳北方海面上生成,9月10日以强台风的级别在日本九州岛鹿儿岛县枕崎市附近沿海登陆,给当地带来了狂风暴雨。
2、年第6号超强台风“马鞍”起编、停编时间:2011年7月12日14时——7月22日14时 登陆时间、地点:7月19日20时50分登陆日本四国岛高知县沿海。
3、号热带风暴莎莉嘉,2011年6月11号登陆广东汕头后于上午十点减弱为热带低压并进入福建境内。
4、夏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东亚和东南亚国家(2)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蒸发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水汽凝结致雨。(3)风速先变快后变慢。登陆前受海洋影响,速度逐渐变快;登陆后摩擦力增大,中心气压升高,水汽减少,速度逐渐变慢。
2011年台风命名表
Nanmadol是密克罗尼西亚的台风名称,Talas则代表了菲律宾。2011年未形成的台风有Roke和Sonca,它们分别由美国和越南提供名称。Noru,一种韩国台风的名字,源自圆规星座。南川(Namtheun)是老挝的一条河,而澳门的玛瑙(Malou)则被用来命名台风。莫兰蒂(Meranti)则是一棵马来西亚的树。
国际上统一的台风命名法是由台风周边国家和地区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中国:海葵、悟空、玉兔、白鹿、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海棠。中国香港:启德、珊珊、万宜、玲玲、凤凰、白海豚、彩云、狮子山、马鞍、榕树。中国澳门:三巴、贝碧嘉、蝴蝶、琵琶、黄蜂、莲花、烟花、玛瑙、梅花、珊瑚。
其中,编号0505的台风“Feria”意为“周日”或“休息的日子”,象征着台风带来的短暂休息时刻。2011年第18号热带风暴“海棠”于9月26日05时位于海南三亚东南方约190公里的南海西部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8级(18米/秒),中心最低气压为995百帕。
台风的命名是有规定的,有一个台风的命名表,上面有140个名字,由14个国家和地区每个提供10个名字组成,然后按顺序循环使用这些名字,这样同一个台风即使经过不同国家也有统一的名字,以便于各国人民防台抗灾、加强国际区域合作,只是这一次刚好用到了“梅花”这个名字而已。
直到1997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香港举行的世界气象组织(简称WMO)台风委员会第30次会议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台风命名一览表新的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的一个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
福建省2011年经历的台风有哪些?
1、号热带风暴莎莉嘉,2011年6月11号登陆广东汕头后于上午十点减弱为热带低压并进入福建境内。
2、日下午,海棠台风继续向内陆推进,于15点10分在福建省连江县黄歧登陆,此时其暴风圈逐渐缩小。到了7月20日早晨,台风在福建省南平市境内减弱为热带风暴,标志着其强度的明显下降。
3、台风飞燕是2011年6月20日形成的,台风飞燕在中国福建省登陆,由于预报的不及时原因,飞燕造成的损失是相当惨重的,飞燕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40多亿,而且造成福建省有7000多艘渔船的沉没。
4、C 本题考查了常见的天气系统,自然灾害。当台风在福建登陆时,广东中西部位于台风外围,大范围高温的原因主要是受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影响,天气晴朗。所以选择C。A与D选项也会造成晴热天气,但与本题不符合,B选项台风中心附近的上升气流影响应该多雨。
台风蝎虎2011年
1、年,第7号热带风暴蝎虎(Tokage,源于日本,象征星座名)在菲律宾马尼拉东方约1380公里的洋面上生成,坐标为北纬10度,东经138度。风暴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了8级(18米/秒),最低气压为1002百帕。此次风暴的移动路径是东北方向,速度大约每小时25公里。
2、年第7号热带风暴“蝎虎”起编、停编时间:7月15日14时—20时 登陆时间、地点:无 影响省市:无 2011年第6号超强台风“马鞍”起编、停编时间:2011年7月12日14时——7月22日14时 登陆时间、地点:7月19日20时50分登陆日本四国岛高知县沿海。
3、年台风命名如下:艾利,桑达,蝎虎,洛坦,梅花,苗柏,南玛都,塔拉斯,奥鹿,玫瑰,洛克,桑卡,纳沙,海棠。
4、一个是“大台吃小台”。如果两个台风的大小和强度都相差很多,距离接近之后,相对大而强的台风可能会把小而弱的台风环流吞并掉,令他成为自己环流的一部分。如1106号台风“马鞍”吞并1107号“蝎虎”。
台风海棠产生影响
1、台风海棠产生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带来持续的暴雨和强烈的海上风:2011年9月26日,台风海棠给三亚带来了持续的暴雨和强烈的海上风,导致当地的涉水和登山旅游活动暂停开放,以确保游客的安全。影响旅游活动:由于台风的到来,许多原本计划进行涉水和登山旅游的游客不得不选择在酒店内休息,等待雨势缓解。
2、海棠台风以其强劲的风力、大雨量、广泛的影响力、持久的持续时间以及复杂的移动路径而著称,对浙江省和福建省构成了显著的影响。这场台风给两地带来了重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灾害严重,但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两个地区高温和干旱的状况,为缓解旱情带来了积极的一面。
3、到了9月26日晚,三亚的降雨逐渐停止,而随着9月27日的到来,热带风暴海棠对海南的影响正在减弱,全省的风雨状况将明显改善。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李坤刚指出,2011年的海棠和纳沙双台风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使得防御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梅超风变成“梅干菜”
总的来说,台风“梅花”在海洋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下,经历了强度的波动,最终以较低的风力登陆,从“超风”变为“干菜”,揭示了大自然的微妙平衡和气象科学家们对气象现象的持续探索。中央气象台将继续对“梅花”的强度变化进行深入分析。
“梅花”为何起伏不定?生成后,它经历了增强、减弱、再增强、再减弱的循环。一度,其螺旋云系结构和升级势头让人们对它可能成为史上最强台风“桑美”的担忧加剧。然而,随着时间推进,梅超风逐渐弱化,云系呈现两侧分化,东侧继续加强,西侧则明显减弱,卫星云图上就像一朵梅花失去了部分花瓣。
近乎完美的螺旋云系结构和不断加强升级,都让人担心它会成为“桑美”(2006年登陆我国的最强台风)的翻版,网友不禁惊呼:“梅超风”就要来了! 但是之后“梅花”出现的变化降低了它的危险度,“梅超风”变成了“梅干菜”。
梅干菜是网友对台风梅花的戏称。2011年8月,“梅花”以超强台风的级别气势汹汹地扑向大陆,人送外号“梅超风”。8月9日,“梅超风”跑偏变成“梅干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