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米线(过桥米线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过桥米线是怎样做的
1、吃法上,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再将熬好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滚汤被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切忌直接喝汤,以免烫伤。先食生片,烫熟后再加入蔬菜、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味道鲜美。
2、正宗云南过桥米线的做法颇为讲究,首先准备一系列原料,包括鸡脯肉、猪肚头、猪腰子、乌鱼肉、水发鱿鱼、油发鱼肚、火腿、香菜、葱头、净鸡块各20克,水发豆皮、白菜心、碗豆尖、葱、豆芽菜、蘑菇各50克,以及米线200克。制作过程如下: 首先将各种肉料分别切薄片,然后用有味的汤焯水后漂凉装盘。
3、云南过桥米线做法如下猪脊骨洗净,过水。鸡肉洗净,过水。将猪脊骨、鸡肉放入炖锅中加水、老姜熬汤。炖2小时后,汤炖好,加盐、鸡精、白胡椒,备用。云南米线用冷水泡1小时。
4、主要食材。过桥米线的主要食材包括新鲜的米线、肉类、蔬菜以及蛋类。这些食材都是烹饪过程中的基本组成部分。 制作过程。制作过桥米线需要先准备好各种食材,然后将它们放入滚烫的鸡汤中煮熟。米线作为一种特殊的面条,具有丰富的口感和独特的味道,与各种食材和鸡汤的结合,形成了过桥米线独特的味道。
5、过桥米线的做法如下:配料:米线、豆腐皮、生菜。泡米线:锅中烧开水,水烧开后关火,放入干米粉中,浸泡5 -3小时。水保持从热到冷,所以不要担心它。材料准备:豆腐干切丝,生菜、豆芽洗净,小葱切碎,鹌鹑蛋煮熟去壳,鱼豆腐、鱼丸、蟹黄等洗净。
6、制作过程更是讲究。首先,将各种肉料切薄片,并经过焯水处理后,清爽装盘。接着,其他配料也需焯水处理并切段装盘。香菜和葱被切碎,与油辣椒及烫过的米线一同上桌。最后,将鸡油烧至七成热时装入碗中,倒入烧开的清汤,并加入各种调料。这一系列的步骤和细节都体现了过桥米线制作的精湛技艺。
什么是过桥米线?跟普通米线有什么区别?
1、用料不同区别:过桥米线的配料较为丰富,有鸡肉、火腿、鸡蛋、香菜等,而普通米线的配料则相对简单,只有肉末、豆腐皮、葱花等。
2、过桥米线是云南的一道特色小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位勤奋的秀才为了学业,常常忘记吃饭,他的妻子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将热汤和生肉片分装,让秀才自己动手,这样汤的温度就足以烫熟肉片,既方便又美味。过桥米线因此而得名。
3、过桥米线的做法三 米线配料: 排骨300g,鲜鸡1/2只,鲜鸭1/2只,云南火腿100g,老姜1块(50g),盐2茶匙(10g),熟米线200g,鲜草鱼80g,鲜猪里脊80g,鹌鹑蛋1枚,韭菜30g,香葱30g,榨菜30g,绿豆芽30g,盐1茶匙(5g),白胡椒粉1/2茶匙(3g)。
4、产地不同、做法不同、组成不同等。产地不同:米线主要产于江西、广西等地;过桥米线是云南的特色食品。做法不同:米线只需用汤将其烫熟即可;过桥米线的制作涉及到卤、炸、凉拌等多种烹饪手法。组成不同:米线的汤料没有滚油;过桥米线的汤料上面会有一层鹅油封面。
过桥米线的来历和典故
1、“过桥米线”是云南滇南地区特有的食品,起源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已有百多年历史,五十多年前传至昆明,此种食品主辅合一,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
2、过桥米线具体始于何年代已无法考证。比较统一的说法是,过桥米线源于滇南的蒙自,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典故——一位书生为求功名寒窑苦读,贤惠的妻子为了让丈夫能在寒冬吃上又有营养又能祛寒的食物,想到了容易制作的米线。用一大砂锅单独盛装鸡汤或猪骨头汤,米线及其它配料另装在其它容器中。
3、过桥米线的确切起源年代虽不可考,但普遍认为它起源于滇南的蒙自,拥有超过百年的历史。关于过桥米线的典故,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一位勤奋读书的书生,为了备考寒窗苦读,妻子为了给他提供既营养又能驱寒的食物,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她准备了热汤和生料分装,以保持汤的温度和食材的新鲜。
4、她的郎君边吃边对米线的味道赞不绝口。 从此以后,娘子每天都给郎君送去用鸡汤煮的米线,书生也更加用心苦读,最后终于考取了状元。秀才逢人便说能够高中状元,多亏了娘子做的米线呀。秀才想到娘子每天送米线时都要经过的小桥,于是给这种米线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过桥米线。
5、过桥米线的传说故事一 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仅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
6、过桥米线的由来:过桥米线是云南蒙自的最正宗。有一个典故:古代一个书生要赶考每天都勤奋读书,他的夫人天天为他送饭菜到书房,途中需要经过一座桥,过了桥到了他的书房饭菜几乎都凉了。
相关文章